学院新闻

“园艺新风——人民公园艺术社区展第三回”在人民公园海棠文化节期间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  2024/03/28  牛晨光   浏览次数:   返回

2024年3月23日,由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园艺新风——人民公园艺术社区展第三回”展览在人民公园举办。本次展览由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作为总策划,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作为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介绍,此次艺术社区展是继去年底双方成功合作的“寻宝计划”后,上海美术学院与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之间的又一次文教融合项目。本届展览延续了“园艺新风”的主题,作为人民公园海棠文化节的一环,与海棠节同期启幕,进一步丰富了文化节的内涵,也是社会大美育的体现。

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刘松梅、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顾芳、金外滩集团副总经理胡亦磊、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曹俊等领导出席了开幕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的开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展览或公共教育活动带进社区,并与社会美育相连接,“艺术进社区”“艺术社区”也成为近年来重要的艺术实践概念。作为人民公园海棠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艺新风:人民公园艺术社区展”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及副院长曹俊向到访的嘉宾和公众表示,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艺术社区的发展。本次艺术社区展览由策展人马琳老师和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共同策划,同时,岩彩绘画工作室的陈静老师及其研究生们共同创作了沉浸式互动装置作品《彩虹风铃》。美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们在人民公园一同参与布展,实践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这种深度的美育浸润计划,促进公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课堂学习应用于实践的平台,更通过艺术的力量强化了社区的文化氛围,进一步证明了艺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民公园举行的展览现场,策展人马琳向观众讲述了这件装置作品——“彩虹风铃”的创作背景。在对人民公园进行实地考察时,策展团队与艺术家们选定了位于海棠节入口的两个拱门,作为他们艺术创作的载体。原本色调偏暗的深灰色拱门,通过艺术家的巧手变身,上面悬挂起了250余条用岩彩绘制的风铃,根据彩虹色系进行排布,从红到紫的渐变色彰显了彩虹的绚烂色彩,与公园内盛开的粉色垂丝海棠相得益彰。站在这拱门下,每当微风拂过,清脆悦耳的风铃声便随之而来,仿佛在轻声细语中诉说着光与影、空间与自然的故事。这件作品不仅为海棠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更通过色彩、光影与风的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让每一位走过的市民都能亲身感受到艺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妙。

本次展览在开幕之际,特别举办了一场参与式的创意工作坊。此工作坊汇集了来自油画、国画、书法、岩彩、艺术管理和史论等系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创立的文化创意工坊。展品丰富多样,包括杯子、书签、扇面、以及异型版绘画等创意产品。不仅吸引了许多家长和老人带着孩子前来体验,还吸引了外国朋友的参与。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热情邀请公众亲自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意在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与艺术不期而遇,从而提升公众的艺术修养,并增强艺术创作在增进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自觉方面的作用。此次活动不仅是艺术赋予公园文化的体现,也显著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

对于美院参与的师生而言,这次艺术社区展览不仅是一个展示师生艺术创作的平台,更是一个与公众直接交流和分享艺术见解的机会。对于公园和市民来说,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增添了公园的吸引力,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接触和理解艺术的新途径。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市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启发,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艺术与公众生活的融合,不仅促进了艺术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也为构建和谐社区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体现。

上一条:有社区就有艺术:家门口的社区美术馆开馆

下一条:上海美术学院第八届教代会、第九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